环境篇
六安生态环境优良。巍巍大别山,滔滔淠史杭,山高水长,山清水秀,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。六安资源丰富。有充足的农产品资源,盛产粮、棉、油、茶、麻、桑、水产、蔬菜、水果、板栗、油茶、木材、毛竹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等110多种农副产品,为全国粮、油、猪、禽高产区。素有江淮粮仓、白鹅王国、名茶之都、中药宝库、丝绸之府、水电之乡等美誉,其中六安瓜片、皖西白鹅及其羽绒、霍山石斛、天麻、灵芝、茯苓、百合、断血流等中药材,以及龙舒贡席、霍邱柳编、叶集板材、金寨山珍、金裕脆桃、舒城油茶、霍寿黑猪、佛湖鱼头、临水玉泉、迎驾贡酒等享誉全国。淮河在境内霍邱县河段长79千米,有城西湖、城东湖、姜家湖3个行蓄洪区,蓄洪总量44.1亿立方米,占淮河总蓄滞洪量的67.4%。目前全市水资源总量85.79亿立方米,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2.84亿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量22.20亿立方米,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2.95亿立方米。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975立方米。全市现有大型水库6座(梅山水库、佛子岭水库、响洪甸水库、龙河口水库、磨子潭水库、白莲崖水库),总库容70.87亿立方米;中型水库6座(龙潭水库、蝎子山水库、老圈行水库、水门塘水库、流波水库、青山水库),总库容1.67亿立方米;小型水库1031座,总库容3.81亿立方米,其中:小(一)型水库71座,小(二)型水库960座。地处北亚热带与温带之间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。风景优美,环境宜人,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以上,农村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。荣膺“中国人居环境奖”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以及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“国家节水型城市”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”“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”“中国特色魅力城市”等称号。
六安自古就是进出中原的门户,连接鄂、豫、皖三省的要冲,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,5条铁路、6条高速、8条普通国道、25条普通省道贯穿全境,所有县城15分钟上高速。高铁24分钟直达合肥,1.5小时直达武汉、南京,2.5小时直达苏州、杭州,3小时直达长沙,3.5小时直达上海、宁波,5.5小时直达北京,6小时直达广州,7小时可达香港。新桥机场距离六安城区仅半小时车程,通达世界。
六安境内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众多,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。全国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3个(霍山县、金寨县、舒城县);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(金寨县、舒城县、霍山县);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(霍山县、舒城县、金安区、裕安区)。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,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(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),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(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、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、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、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)。六安市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7家(其中5A级2家)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,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。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9个,省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15个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,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,全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,安徽省乡村旅游“特色美食村”5个,安徽省旅游风景道2个,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2个。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个,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,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4个,省级旅游商品特色街区3个。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2家,旅行社75家。
六安的自然人文环境,主要体现在“襟江带淮”的区域特色,“承东接西”的地理位置与“山环英霍”的秀美风光上。淠河和淠河总干渠流经市区20余公里,温柔地环抱着这座城市,形成2.5万亩水面、5000亩两岸绿地的城市生态带,先后建成皋城广场、滨河公园、中央公园、南湖公园、水上公园、水利文化公园、凤栖湖湿地公园、凤凰河公园等大型公园以及袖珍公园、小型游园,共计60余处。截至2022年底,六安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356.96公顷,绿地率40.74%、绿化覆盖率达45.62%,人均公园绿地18.18平方米,达到城市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要求。大别山天堂寨景区,是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原始地质景观和完整亚热带原始森林,以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,是生态旅游和教学科研的绝佳之地。以佛子岭水库、龙河口水库(万佛湖景区)为代表的皖西六大水库如一串璀璨的珍珠散落其间,山魂水魄,碧水蓝天,构成六安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六安古文化游蜚声海内外,古城、古镇、古民居、古战场构成六安旅游文化的优美画卷。民风、民俗、民歌、民谣展示千百年来六安人民的质朴和真诚。六安是国家公布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,红色土地,传承着红色故事,回响着红色歌谣,遍布着红色印迹,构成六安红色文化旅游胜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