襟江带淮 承东接西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,大别山北麓,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交界处,俗称“皖西”,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、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、皖江城市带接点城市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、上海市对口合作城市。现辖霍邱、金寨、霍山、舒城四县,金安、裕安、叶集三区,设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,国土面积1.5451万平方公里、户籍人口583.6万人,是安徽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。 六安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,5条铁路、6条高速、8条普通国道、25条普通省道贯穿全境,所有县城15分钟上高速。高铁24分钟直达合肥,1.5小时直达武汉、南京,2.5小时直达苏州、杭... 【查看全文】
2024年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全市经济平稳运行。 初步核算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7.5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86.6亿元,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836.4亿元,增长8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184.5亿元,增长3.5%。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。2024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.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3.8%,高于全省0.3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省第6位。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,全年粮食产量367.5万吨,增长1.5%;蔬菜产量145.8万吨,增长3.2%;水产品产量38... 【查看全文】
2024年,扎实开展民生领域问题“小切口”专项整治。城镇新增就业3.2万人。强化社会保障,发放各类社保待遇115.7亿元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507套,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个。实施“安心托幼”行动,新增托位2667个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集团化办学取得新成效;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;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设立工作有序推进,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、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。市传染病医院建成使用,新增三甲医院1家、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;余家军入选全国“最美医生”。医保基金运行质效明显提升。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。养老服务快速发展,县、乡两级... 【查看全文】
一、人文特色 六安的人文特色,主要体现在“襟江带淮”的区域特色,“承东接西”的地理位置与“山环英霍”的秀美风光上。华夏文明在这里传承,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,东西精神在这里融合,形成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。皋陶文化、楚汉文化,革命文化、红色文化,山水文化、绿色文化,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。作为“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”,六安的文化强市建设大潮正起。 “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”,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、传向世界,皋陶法治精神开启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。“成长于江汉,扎根于江淮”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,... 【查看全文】
六安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,位于大别山北坡面向淮北平原的斜面上,地势西南高峻,东北低平,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。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、江淮丘陵、江淮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。西南为大别山脉,中部为山地丘陵,东北为平原圩畈。山、岗、丘、畴层次分明,淠、汲、史、沣、杭、丰、淝、淮纵横其间,佛子岭、磨子潭、白莲崖、响洪甸、梅山、龙河口六大水库及渠、塘、堰、坝星罗棋布。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淮河、长江两大水系。大别山北坡山地分布在梅山、响洪甸、佛子岭、龙河口四大水库北线以南,平均海拔400米以上,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120多座,大别山主峰... 【查看全文】
六安生态环境优良。巍巍大别山,滔滔淠史杭,山高水长,山清水秀,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。六安资源丰富。有充足的农产品资源,盛产粮、棉、油、茶、麻、桑、水产、蔬菜、水果、板栗、油茶、木材、毛竹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等110多种农副产品,为全国粮、油、猪、禽高产区。素有江淮粮仓、白鹅王国、名茶之都、中药宝库、丝绸之府、水电之乡等美誉,其中六安瓜片、皖西白鹅及其羽绒、霍山石斛、天麻、灵芝、茯苓、百合、断血流等中药材,以及龙舒贡席、霍邱柳编、叶集板材、金寨山珍、金裕脆桃、舒城油茶、霍寿黑猪、佛湖鱼头、临水玉泉、迎驾贡酒等享誉全国。淮河... 【查看全文】
皖西人杰地灵,精英荟萃。数千年来,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名人,不胜枚举。良将名相、文苑群英、党史英杰、政坛名要犹如星斗中天,辉耀古今。 皋 陶 (生卒年不详),与尧、舜、禹齐名,被后人尊为“上古四圣”。皋陶,原系部落首领,其部落与尧舜禹等部落联盟,成为华夏族的核心。皋陶参与谋划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,为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“《夏书》曰:‘昏、墨、贼、杀’,皋陶之刑也”;皋陶说:“天讨有罪,五刑五用哉。”并因此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《狱典》。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,是中国真正意义上... 【查看全文】
2024年,接待海外游客6611人次;接待国内游客6869.34万人次。旅游总收入约522亿元,其中,旅游外汇收入约464.16万美元;国内旅游收入521.67亿元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3A级旅游景区23个,4A级以上旅游景区29个(其中 5A级旅游景区2个 )。 皖西山川锦绣,人文荟萃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并以其山水兼得、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,成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。目前,已形成4条主要旅游线路: 1、西南线山水观光旅游:天堂寨、梅山水库、金寨革命烈士博物馆、胡氏祠、大王庙、铜锣寨、佛子岭水库、小南岳。 2、东南线休闲娱乐旅游:万佛湖、万佛山、万佛温... 【查看全文】
六安古老而神奇,民风纯朴,风情独特。美丽的山川,丰富的饮食,寻常的起居,日常的劳作,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,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。 风土人情 六安风土人情具有丰厚的历史沉积和古朴之风。 居住:旧时皖西地区以农为本,安土重迁。建宅时,要求前阔后高,“宅坐青山龙虎地,门迎绿水凤凰池”(后山前水),“宁要青龙高万丈,不要白虎抬头望”(左高右低)。门向多取东南或西南,忌正南正北,更忌与山墙、烟囱、水流、厕所、道路相冲。古时城镇官富宅前倘有路口、巷口乃立一石碣,曰“泰山石敢当”,谓可祛邪消灾。 ... 【查看全文】
霍邱县 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、大别山北麓、淮河中游南岸,辖30个乡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面积3239平方公里,全县户籍人口160.7万人、常住人口92.8万人,是革命老区、沿淮行蓄洪区,行蓄洪区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。 这里沃野千里,是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。耕地面积299.27万亩。粮食生产全国先进,总产量保持全省第一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全省第一,被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、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。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鹅肥肝生产加工基地,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。“霍邱龙虾”“霍邱麻黄鸡”“霍邱鹅肥肝”“临水酒”“霍邱大米”“霍邱芡实”“... 【查看全文】
建置区划 【位置面积】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,俗称“皖西”。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、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、皖江城市带接点城市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、国家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。辖区东邻省城合肥市,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黄冈市英山、罗田两县,西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、固始毗连,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市隔河相望。地跨东经115°22′~117°15′,北纬31°01′~32°37′。东起舒城县杭埠镇太平村,西至金寨县沙河乡余家湾祝畈村,宽176公里;南自霍山县太平畈乡洪峰村挂龙尖,北至霍邱县周集镇迎水村,长约179公里。全市总面积15450.9016平方公里。其中湿地6618.... 【查看全文】
六安历史悠久,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。上古时,皋陶及部族在这里生息。史称:“皋陶卒,葬之于六(音lù)。禹封其少子于六,以奉其祀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记载:“封皋陶之后于英(今金寨、霍邱境)、六(今六安城北)。”故六安又称“皋城”。夏商时,六为淮河以南方国,西周至春秋,封国林立,境内先后形成英、六、蓼、群舒等侯国。战国时期,诸侯兼并,先后隶属吴、楚。秦统一中国,实行郡县制,六安东南、霍山、舒城大部地区属衡山郡,置潜县,其余属九江郡,置六县、寿春、安丰三县、郡治寿春。楚汉相争,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封六地人英布(黥布)为九江王... 【查看全文】